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妙招 > 正文

海陵王伐宋 (海陵王迁都)

作者:安明雅 生活妙招 2023-05-18 01:16:35 阅读:29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海陵王伐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海陵王伐宋以及海陵王轶史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海陵王伐宋 (海陵王迁都)

本文目录一览

完颜亮伐宋真的有60万大军吗?

是的,有四路大军,但真正参战的不多,有些是集结待命,完颜亮自己那一路在采石矶被虞允文打败后自己也遭受兵变,丧失了指挥权。
1161年)十月,完颜亮兵分四路,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一路自海道进攻临安;一路自蔡州(今河南汝南)出发,进攻荆州(今湖北江陵);一路由凤翔进攻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待命入川。他亲自率领三十二总管兵,进军寿春(今安徽凤台)。金军“众六十万,号百万,毡帐相望,钲鼓之声不绝,远近大震。”
战争初期,金兵进展顺利。汉南道刘萼部攻取宋归化军、蒋州、信阳军。别部徒单贞领兵二万人,大败宋建康都统王权于盱眙,进取扬州。前锋军连败宋军,攻占和州(今安徽和县)。他到和州指挥作战。宋军来战,兵部尚书耶律元宜击退宋军,斩首数万,宋军退保江南。
正在这时,完颜亮之从弟完颜雍,乘他南征和中原空虚而在东京(辽阳)称帝。南征将士也有从前线逃回去拥立完颜雍。十一月二日,完颜雍登位的消息传到前线,军心动摇,加之有三路水军被宋军击败,至此己军无斗志。
就完颜亮的性格而言,绝不肯在败时无功而返,因此他决定先取南宋或至少胜利渡过长江,捞回个"面子"后,再北上与完颜雍抗衡。于是金军自和州渡江攻宋,宋将虞允文大败金朝水师于采石矶,战船全被宋军烧毁。金军伤亡惨重,海陵被迫移驻瓜州渡。完颜雍称帝和采石之战的溃败,使完颜亮觉得更没面子了,他仍无退意。
正隆六年(1161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集中兵力,勒令将士说:“三日渡江不得,将随军大臣尽行处斩。”这就激起了兵变,兵马都统领耶律元宜与其子王祥和都总管徒单守素、猛安唐括乌野等联兵反叛,与完颜亮近卫军将士共谋,于次日拂晓发动兵变,完颜亮闻变,以为是宋军劫营,急忙起身穿衣。这时一支箭射入帐内,他拿起一看,很吃惊地说:“这是我的兵器啊。”刚伸手取弓,便中箭倒地。叛将纳合斡鲁补上前刺杀,完颜亮中剑后手足犹动,叛将们缢杀了他。耶律元宜代行左领军副大都督事,率军北还。完颜亮被以庶人之礼安葬。
大定二年(1162年)四月,降封为海陵郡王,谥号为炀,所以又称海陵炀王,葬于大房山鹿门谷诸王的墓地中。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正月,由于为海陵王所弑的金熙宗于大定十九年供入太庙,完颜亮又再被降为海陵庶人。

金世宗为与南宋议和做了哪些准备?

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王伐宋,想使海内一统。但当时,金朝社会矛盾重重,政治上动乱、经济上贫困,不具备完成南北统一大业的条件。结果,伐宋未成,海陵王反自取灭亡。金世宗“鉴海陵之失”,即位不久,即着手创造与南宋议和的条件。大定元年(1161年)十二月,他派出以元帅、左监军高忠建等为报谕宋国使,“语以罢兵,归还正隆所侵地”。第二年正月,他又“命河北、山东、陕西等路征南军士,并放还家”。这两个措施,前者立足于议和;后者为了缓和海陵时期因征调过度而造成的社会矛盾。

就南宋来说,本来是个偏安政权,并无恢复中原之心。但在正隆六年(1161年),由于击退海陵王的进兵,朝中的抗战派力量稍稍抬头。大定二年(1162年),宋高宗传位给太子赵昚(慎的古体字),即宋孝宗。宋孝宗初即位,血气方刚,欲意恢复中原,抗战派在朝中占了优势。第二年五月,南宋分道出兵攻金,初战告捷,恢复宿州(今安徽宿州)。可是,当时的南宋已很***,军势、军威已大大削弱,将领内部又不能精诚合作,要想在军事全局上有个突破是不大可能的。所以,金兵又很快占领了宿州。朝中以宰相汤思退为首的主和派又大肆活动,主张议和。汤思退甚至派人去金朝,要金出兵来压服宋朝同意议和。金世宗在宋孝宗即位时,又派高忠建到临安商议“遣使报聘”,同时祝贺孝宗即位。后来,他看到南宋抗战派抬头,对议和不抱积极态度,就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于大定二年(1162年)十一月,任命右丞相仆散忠义为都元帅,总戎事,居南京(今河南开封),节制诸军,任命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为副元帅,驻军淮阳,摆出准备攻宋的架势。另一方面,在仆散忠义将去赴任时,金世宗对他说:“宋若归侵疆,贡礼如故,则罢兵。”这实际是让仆散忠义到南京后,先去同宋议和。金世宗的这两手,意图非常明显,只要维持旧的和约,就可以议和。仆散忠义到南京后,于大定三年(1163年)三月,一面以十万重兵屯河南,声言要取两淮,一面让副帅纥石烈志宁致书宋帅张浚说:“宋若归还近年占领的金的地方,各自还按原来划定的疆界,凡事均依绍兴和议的去办,我们就可以撤兵。”张浚接书后,一面请朝廷以大兵屯驻盱眙、泗、濠、庐备战,一面复书纥石烈志宁,同意金宋商讨议和之事,但同时驳斥了金书上关于疆界的论点。这表明,南宋的抵抗派并非完全不同意议和,只是想即使议和,也要争取比“绍兴和议”体面一些的条件。四月,南宋出兵,双方战事又起,南宋先胜后败。宋孝宗在主和派的压力下,只好同意与金议和。谈判期间,宋一度同意归海,泗、唐、邓四州于金,两国约为叔侄。仆散忠义向金世宗请示,金世宗为了促成和议,同意把条件降低些,使宋对金由称臣改为称侄。他向仆散忠义表示:“若宋人归疆,岁币如昔,可免奉表称臣,许世为侄国。”这对宋孝宗来说毕竟体面了一些。仆散忠义又致书于宋,前后共七次。宋朝仍未应允,仆散忠义把军队移至江淮,攻取了濠、滁、楚等州,进一步用武力逼和。金世宗了解到金军又给宋以打击之后,想到天下人苦于战争,应当让百姓得到安宁,就下诏给仆散忠义,让他适可而止。这说明金世宗确实想尽快结束对宋战争,实现和议。双方在商定和议条件期间,仆散忠义曾认为宋失信,扣留了宋朝的使者胡昉。金世宗听到此事不以为然地说:“使者何罪,要放胡昉回去。议和的事,再好好考虑考虑。”经过反复谈判,双方于大定四年(1164年),也就是宋孝宗隆兴二年,达成和议。和议的内容是:南宋每年给金“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朝放弃收复的海、泗、唐、邓、商、秦六州,交换的条件是宋不再向金称臣,而是改称侄皇帝。第二年正月,南宋使臣魏杞等带着议和书至金,正式为金世宗批准。在议和的过程中,金宋双方各陈武力,讨价还价。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无论哪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征服对方、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金世宗对这种形势,认识得比较清楚,所以和议的主动权一直掌握在他的手里,最终基本上按照他的意志达成了和议。而南宋,由于投降派汤思退之流的从中破坏,议和的条件越降越低。“隆兴和议”的条件对宋来说尽管比“绍兴和议”好一些,但并不是理想的和议。

隆兴和议之后,金宋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这就有利于双方的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议达成后,金世宗立即诏天下“罢兵”。仆散忠义向他报告说在江淮一带的官军有十七万多人,准备留十一万六千多人屯戍。金世宗认为现在既然已同宋讲好,不需要留那么多屯戍的军队,他说只要留六万军队就可以了,“余并放还”。放还的士兵,多数是农民,就可以回乡去生产。由于减去了战争的额外负担和繁重的兵役,金朝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金史·世宗纪》赞扬他说:“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

宋《中兴四将图》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