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谷粒网 > 生活妙招 > 正文

夷人畏威而不怀德 (夷人畏威而不怀德什么意思)

作者:宋圣斌 生活妙招 2023-05-17 23:55:43 阅读:25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夷人畏威而不怀德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夷人畏威而不怀德以及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什么意思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夷人畏威而不怀德 (夷人畏威而不怀德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惧威而不怀德"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畏惧他人的声威、名望或能力,跟随或附庸。但不怀有仁德、赞同或友好的认同感。

出处:

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太宗:“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

译文:

唐太宗说:“古代中国的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落后野蛮,只相信暴力、威压,不懂得感念恩德和恩惠。”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请问“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这个句子出自于哪里????

这个句子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原文为:唐太宗:“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

意思是:古代中国的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落后野蛮,只相信暴力、威压,不懂得感念恩德和恩惠。

《资治通鉴》是专为治国者提供参考和借鉴而编写的史书。其书中总结的许多经验教训,均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唐太宗的这句话,也对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有借鉴意义的范例。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成语"畏威怀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

《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见。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较好的版本。

网友评论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